
市商安协会组织的“诚信高速路安全通万家”公益活动启动仪式。
上周,旨在倡导我市企业关注商务安全、开展商务诚信品质培育的“诚信高速路,安全通万家”公益推广活动在我市正式启动。该活动由宁波市企业商务安全协会发出倡议,将向1万家企业发放免费绿色通行证,织就商务安全网络。
宁波市企业商务安全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顾欣荣表示,由于国内信用环境不够完善,加上全球经济面临着新一轮的调整,微观经济运行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当前国内企业商务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宁波企业应看清形势,引入商务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制度,开展预防,才能确保企业平稳运行,并减少因风险带来的损失。
案例
企业商务风险无处不在
在国内,“企业商务安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实际上将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非常规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目前研究的领域包括用工安全、商业陷阱、商业秘密、公共关系等9大方面,每一个方面的疏漏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宁波市企业商务安全协会的风险防范专家向记者介绍了两个案例。
慈溪一家家电生产企业的业务骨干龚某在过年后迟迟未来上班,公司向这位员工的江西老家致电,家人却说早已经来到了宁波。感到蹊跷的企业人事经理到处查找有关线索,后来却发现龚某因在原单位时两次非法占有价值10万余元的洗衣机零配件,而被原所在单位举报职务侵占,并被慈溪公安机关刑事拘留。获悉这一信息后,慈溪的这家家电企业立即与龚某解除了用工协议。商安协会的专家表示,这类用工风险也是属于企业商务安全的范畴,这家企业没有在事前对应聘员工进行履历审核,导致招入了一个“木马式病毒”员工,埋下了隐患。
近日,宁波市企业商务风险协会接到了一家会员企业的感谢信。据了解,这家企业经人介绍准备在鄞州区购买一个厂房,当时厂房主人称因企业与当地政府有合约在先,执照法人无法更名,而其给出的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购房人觉得其中有些蹊跷,希望协会给出出主意,评估一下其中的风险。商安协会委托有关机构调查发现,售房企业法人在最近两年内已多次以企业名义借过款,负债累累。一旦企业购入此厂房并搬入办公和生产,其将后患无穷。这家会员企业获悉该厂房的情况后,立即放弃了购买计划,避免了后续可能带来的麻烦。
调查
28%受访企业遭遇过商业陷阱
该协会对企业的一份调研显示,在我市企业遭遇的9大类商务安全风险来源中,最常遭遇的是商业陷阱,有28%的受访企业遭遇商业陷阱;其次是商业秘密,23%的受访企业曾经遭遇到了商业秘密被泄露的风险;用工安全成为企业商务安全风险的第三大来源。
今年以来,受到国际经济下滑,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商务风险正在加大。据宁波市企业商务安全协会对来电来访的内部分析,今年该协会已接到超过200多家企业通过电话、QQ、微信、飞信以及电子邮件等各种渠道传来的关于企业商务安全风险方面的咨询,咨询数量同比上升21%左右。
由于商务安全风险的加大,我市企业对商务安全的重视程度也在提升。今年上半年又有20多家企业加入了市企业商务安全协会,成为该协会成立以来新增会员最多的时期。
支招
企业应建立风险预防机制
企业商务风险在不断上升,那么该如何防范,减少损失?对此,商务部研究院信用与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主任韩家平在宁波演讲时支招企业,除了企业自身要诚信规范经营之外,还应建立内部的商务风险防范机制,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建立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部门,确立内部风险评估机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用工风险、采购风险、商业陷阱、客户信用与欠款偿还意愿等进行专门的跟踪和研究,一旦发现有这类风险就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方案,在最短时间内尽快进行应对,以减少损失;
二是企业应建立内部的黑名单制度对风险进行预防,如对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或有犯罪记录的员工、长期欠债不还的客户、供货质量不佳的供应商等等,将这类不良群体拒之门外;
三是要建立科学的企业商务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模式,开展前期的资信调查、中期进行风险转移、后期采取果断的应对措施等。
“以客户欠款催讨和企业财务安全为例,企业如果建立了内部的风险防范机制,实施事前控制,可以防止70%的欠款风险;而如果对欠款风险进行全面控制,可以减少80%的拖欠损失。这是我们对中国商账管理领域进行长期跟踪分析所得出的结果。”韩家平表示。
记者 殷浩 通讯员 周晔昊
|